一田两用!深汕“冬闲田”变“四季忙”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7日讯(记者林圳彬)眼下又到茭白上市季节,走进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稻菜轮作示范农场,工人们手拿镰刀穿梭在茭白田间,忙碌地迎接着今年的头茬大丰收。茭白作为一种特色水生蔬菜,其形状和口感类似竹笋,味道鲜甜,营养丰富,在民间有着“水中人参”的美誉。不仅产量大、价值高,而且市场稳定。
以往晚稻收割完,土地就闲置下来,等着来年春耕。去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资产运营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汕土地管理公司”)利用冬闲农田规划蔬菜种植,建成了500亩的稻菜轮作示范农场。从种水稻到种茭白,成功实现了一年四季的农田高效利用。
深汕土地管理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王上福介绍:“过去种双季稻,一亩地一年纯收入不过2000元。去年农场一共种植了500亩茭白,预计每亩产量能达到1500-175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每斤4元计算,产值可达600万元左右!”看着采收下来的茭白,王上福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过去赤石的农田并不连片,多是大小不一的“巴掌田”,机械化作业和运输难以施展。这曾是困扰“冬闲田”利用的一大种植生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3年底,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对赤石农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崭新的水泥机耕道路纵横交错,田块整齐划一,农机通行无阻。农田配套建设了排灌系统,每块田都可以单独、精准灌溉。
“菜种好了,往哪儿销?”这是许多种植户关心的问题。但在赤石稻菜轮作示范农场,这个问题并不需要种植户操心。“农场只管种,剩下的交给我们!”区浩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就表示。公司为茭白种植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并按照订单收购模式负责兜底采购。他们正在对接山东、浙江等地区的蔬菜采购商,等茭白采收到一定数量后,就会通知采购商上门来收购,确保茭白销售渠道畅通。
茭白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管护、采收、运输等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陈展丁是赤石新联村人,去年12月就来到农场帮忙,主要负责农田灌溉。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这一工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离家近,时间自由,收入还不低,每个月到手能有6000块。”
“稻菜”轮作模式,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利用区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等培育计划,开设“稻菜”轮作技术培训相关课程。同时,定期组织宣传、观摩学习等活动,大力推广轮作模式,促进农田高效利用,带动农民增收。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