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网站为何不香了 信任危机成致命伤

相亲网站为何不香了 信任危机成致命伤!近日,国内知名婚恋平台珍爱网因多地线下门店关闭引发舆论关注。据报道,一些付费会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现签约的门店突然闭店,服务中断、红娘失联或离职,总部客服仅表示已反馈,但后续无进展,导致会员面临退费难题。

珍爱网回应称,任何门店关闭或合作商调整均为正常业务优化,不影响整体运营和会员服务。

这场“闭店潮”实际上反映了传统相亲模式在数字化浪潮中的生存危机以及社交方式迭代对婚恋市场的重塑。二十年前,互联网兴起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婚恋社交成为新潮流。珍爱网、百合网、世纪佳缘等婚恋网站纷纷崛起,2005年至2007年,这些网站对外披露的融资额超过6000万美元。然而,好景不长,传统婚恋网站很快走向衰落,此次珍爱网的闭店事件正是这种结构性问题的体现。

婚恋平台乱象频发,信任危机已成为致命伤。高额的会员费用背后,平台员工培训重点却不是婚恋心理学或匹配算法,而是如何“摸清客户财务状况”和“用虚拟人物制造匹配假象”。2024年央视3·15晚会报道,多家婚恋网站涉嫌用优质异性资源和成功案例作为噱头欺骗消费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1月公布的案例显示,珍爱网因虚构会员信息和虚假宣传被罚款170万元。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婚恋网站的投诉量也一直居高不下,包括诱导消费、合同欺骗、拒不退款等问题。

社交方式变迁对旧秩序产生了巨大冲击。70后、80后用户仍看重线下红娘的“人情味”服务,而90后、Z世代则更倾向于通过算法匹配和App交友等方式拓展交际圈。年轻人追求情感自主性和社交多样性,而非传统的“审讯式”访谈。移动互联网普及后,Z世代的社交图谱从封闭式相亲转向开放式连接,兴趣社交、游戏CP、直播连麦等成为新生代的情感入口,传统婚介机构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反而成了束缚个性的枷锁。

如今,年轻人在线下通过剧本杀、露营、宠物社群等活动扩展社交圈,线上则借助探探、Soul等App实现轻量化社交。这些平台不强调“直奔婚姻”,而是以兴趣为纽带,让关系自然生长,与珍爱网“付费即承诺结果”的功利逻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代际鸿沟下的社交差异直接冲击了传统婚恋网站的生存基础,年轻用户早已转向其他社交平台。

珍爱网门店的关闭,如同传统书店在电子书冲击下的挣扎,它们并非输给对手,而是输给了时代。婚恋市场已从“中介主导”向“用户主权”过渡。社交方式进入微粒化时代,婚恋平台需从“信息中介”进化为“情感服务商”,这或许才是传统巨头转型的真正出路。当技术抹平信息差、监管筑牢底线、用户重掌选择权,婚恋服务将不再是“焦虑生意”,而真正成为“幸福纽带”。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